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

聖地風俗習慣 ── 子女的生育和養育 (一)

猶太婦女渴望孩子

在猶太妻子中間,有一個普遍的願望和喜悅,就是生孩子。拉結對雅各的談話中,清楚的表達了這個願望:「你給我孩子,不然我就死了」(創30:1)。主起初對亞當和夏娃說:「要生養眾多」(創1:28)。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是:「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」(創13:16)。神的律法教導說,孩子是神祝福的一個記號:「你身所生的……都必蒙福」(申28:4)。詩篇的作者描繪一個蒙主賜福的人,說他「你妻子在你的內室,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」(詩128:3)。他們把婚後不孕看成天讉或神的咒詛。哈拿的不孕,是因為「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」(撒上1:6)。長久不孕以後有了孩子,像以利沙伯的情形,意即神除去了她在人間的羞恥(路1:25)。

對男嬰的偏愛

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中間,父母雙方總是期望嬰兒是個男孩,而不是女孩。阿拉伯人常用的一個臨別祝福是:

願阿拉的祝福臨到您,願您的影子永不縮減,願您所有的孩子是男孩而非女孩。

男孩受歡迎,因為他們有助於增加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幅員、財富和重要性。當他們長大結婚以後,他們把妻子兒女帶回家去,使父家延續不絶。如果男孩使家族加增,那麼女孩就被視為使家族減少。當她們結婚了,她們通常到她們丈夫家去住。

今天阿拉伯人的這個態度,也是新舊約時代希伯來人的態度。除了在猶太基督徒中間以外,為什麼每個希伯來孕婦都想要個男孩,又多了一個原因。她們總是盼望她們的兒子會是彌賽亞。無疑聖經中彌賽亞的應許,時常掛在希伯來婦女的嘴上。「圭必不離猶大,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,直到細羅來到」(創49:10)。「有星要出於雅各,有杖要興於以色列」(民24:17)。這些使得要來的彌賽亞的盼望保持活潑,也使得希伯來母親在每一胎的生產上,都渴望得個男嬰,她可能因而成為賜平安者的母親。

文章摘自: 聖地風俗習慣 (作者 Fred H. Wight,譯者周鳯芝,天道書樓出版)

2007年2月21日 星期三

誠實並堅持做對的事

誠實並堅持做對的事,是美好品格的表現,但是何謂「」的事呢?有時是相對性的,除了關乎道德性方面的問題之外,許多事情並非黑白分明般清晰,基於個人的觀點與角度,有時你認為做對的事,但別人未必認同,又或認為是錯誤的。

感謝主,我們可不被它困擾,因為在考量過程中,我們有一位大牧者在前頭引導,若我們以謙卑、敬畏的心來仰望這位賜人智慧的神,深信祂必幫助我們在真理的基石下作出明智的判斷,加上我們人生累積的經驗便可作關乎合神心意的事情,那麼即或有人並不認同我們的做法,我們仍充滿自信,坦然面對。

但是要有誠實的品格,並要一生維持它,真是談可容易,實在是一項挑戰。

在一個利害衝突關鍵的時刻,要自保是人天然的反應;面對某些可能導致個人失去別人敬重的時刻,人的防衛機制在毫無準備之下就會開關,一句背著良心的說話便會衝口而出,自省能力強的人就會懊悔己罪,重新立志;否則,人因能過了一次關頭而沾沾自喜,生命像踏在鋼線上行走,有誰在犯錯時想過它將會帶來強大的破壞力呢!其實,基督徒的誠實與敬畏神有莫大的關係,約瑟面對主母的試誘時說,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。

倘若我們真是相信神是無所不在,祂是輕慢不得、可畏的神,我們就不只活在人前或只在眼前的事奉,乃是無論作甚麼,都是為討我主喜悅而作。

願主幫助我們珍重這美好的素質,不要輕忽丟掉,且要窮一生不斷學習及操練,甚至付上無比代價仍持守著它。

不要自欺,神是輕慢不得的,人種的是甚麼,收的也是甚麼。」(加6:7)

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

知己良友的可貴

常言道,天增歲月,人增壽;經一事,長一智。年齡與經驗的增長對於人是寶貴的。

隨著年齡增長,累積的人生閱歷就更豐富,人看事物變得更通透,處人處事都較為泰然與成熟,可減少不必要的錯失;不過有些事情是一體兩面的,年齡與經驗有時卻是人的絆腳石,它會令人陷入一成不變的死胡筒裡而不自知,若沒有別人在旁的鞭策、督捉我們尋求改變與突破,很多盲點、固執、成見,不但攔阻個人的成長,亦造成別人的困擾與傷害,更可悲的,當周遭的人都議論紛紛之時,但人仍自得其樂。

因此,我們真需要建立起個人的支持網絡,或與三兩知己好友定期約會,或參與團契小組活動,好讓彼此互訴心聲、分享靈裡爭扎,探討面對人生的難處,分擔生活的憂與苦,為自己努力尋找成長的空間。

這樣,不但可助個人身心靈健康的發展,亦因有著同路人的策勵,繼續奔走前路。

又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」來10:12

2007年2月13日 星期二

魔鬼與農夫 呆子伊凡

俄國大文豪 托爾斯泰 寫了一本寓言故事集《呆子伊凡》,裏面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:

有個老魔鬼看到人間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,他說:「我們要去擾亂一下,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。」

他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擾亂一個農夫。因為他看到那農夫每天辛勤地工作,可是所得卻少得可憐,但他還是那麼快樂,非常知足。

小魔鬼就開始想,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?他就把農夫的田地變得很硬,讓農夫知難而退。那農夫敲半天,做得好辛苦,但他只是休息一下,還是繼續敲沒有一點抱怨。小魔鬼看到計策失敗,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。

老魔鬼又派了第二個去。第二個小魔鬼想,既然讓他更加辛苦也沒有用,那就拿走他所擁有的東西吧!那小魔鬼就把他午餐的麵包跟水偷走,他想,農夫做得那麼辛苦,又累又餓,卻連麵包跟水都不見了,這下子他一定會暴跳如雷!

農夫又渴又餓地到樹下休息,想不到麵包跟水都不見了!「不曉得是哪個可憐的人比我更需要那塊麵包跟水?如果這些東西就能讓他得溫飽的話,那就好了。」又失敗了,小魔鬼又棄甲而逃。

老魔鬼覺得奇怪,難道沒有任何辦法能使這農夫變壞?這時第三個小麼鬼出來了。他對老魔鬼講:「我有辦法,一定能把他變壞。」

小魔鬼先去跟農夫做朋友,農夫很高興地和他作了朋友。因為魔鬼有預知的能力,他就告訴農夫,明年會有乾旱,教農夫把稻種在濕地上,農夫便照做。結果第二年別人沒有收成,只有農夫的收成滿坑滿谷,他就因此而富裕起來了。

小魔鬼又每年都對農夫說當年適合種什麼,三年下來,這農夫就變得非常富有。他又教農夫把米拿去釀酒販賣,賺取更多的錢。慢慢地,農夫開始不工作了,靠著經濟販賣的方式,就能獲得大量金錢。

有一天,老魔鬼來了,小魔鬼就告訴老魔鬼說:「您看!我現在要展現我的成果。這農夫現在已經有豬的血液了。」

只見農夫辦了個晚宴,所有富有的人都來參加;喝最好的酒,吃最精美的餐點,還有好多的僕人侍候。他們非常浪費地吃喝,衣裳零亂,醉得不省人事,開始變得像豬一樣癡肥愚蠢。「您還會看到他身上有著狼的血液。」小魔鬼又說。這時,一個僕人端著葡萄酒出來,不小心跌了一跤。農夫就開始罵他:「你做事這麼不小心!」「唉!主人,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吃飯,餓得渾身無力。」「事情沒有做完,你們怎麼可以吃飯!」

老魔鬼見了,高興地對小魔鬼說:「唉!你太了不起!你是怎麼辦到的?」小魔鬼說:「我只不過是讓他擁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,這樣就可以引發他人性中的貪婪。」

心若改變,你的態度跟著改變;
態度改變,你的習慣跟著改變;
習慣改變,你的性格跟著改變;
性格改變,你的人生跟著改變。

思考題:約伯,為何不變改?

信仰是……20070117

信仰,對我來說是生命和生活的總和,當然包含很多需要 (即如生命需要食物、水和空氣 ),其實,是沒有選擇的!

信仰是透過生活本身去體會、經歷,但矛盾的是,信仰又不只是生活的其中的一部分 (所以選擇合我心意的「宗教」生活和活動,並非真正的信仰!);真正的信仰對我有要求的:當中有很多「不能」和「放下」,最終放下的便是自己,一天不確認這些,可以說仍沒有信仰的起點,神根本仍未得著我,我又甚麼可能去影響身邊的一切!

因為信仰的本質就是認識耶穌基督,「這就是永生」(參約17:1-2),委實是我的每時每刻的生命「狀態」,與「我的宗教生活」根本是兩回事。所以如果……我不再能認識耶穌基督多一點,我只是在轉圈。

我「應該」是委身於基督。(即把我的生命、主權完完全全的交出來)我已經與主聯合!(但有時不想「聯合」)這根本不等同我得到保障而已(反而我要面對更多的沒有保障……?),因為「凡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」!

一天不擁抱生命的主,若仍靠自己,我就沒有生命的平安。

所以,我這生若不得著基督,只求對自己今生的生活得到幫助,只求滿足自己的話,似乎是註定失敗的。因為「這條道路,一去就不再還原……」但基督又是否在我身上顯大?對不起,弟兄姊妹,無疑我是仍不能感染您的。

寫在最前

因未建立起自家的網誌,
只好在這裡暫時出版各位的手記。